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就非常积极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提出进行全面的、和谐的、生态友好的发展。五年后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理念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意味着无论是物质、精神发展还是社会组织方面,都要遵循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生态文明最核心的要求是必须尊重、适应、保护自然。青山绿水应该是无价之宝。而战胜自然、无视资源极限的观点已经过时,应该彻底抛弃。
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地理空间、工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必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从而为中国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为全球的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2013年,中国政府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坚决向污染“宣战”,就像进行彻底脱贫一样。中国不仅出台了防治原则,加强源头监管,加强整体控制,还严厉处罚污染行为,完全投入到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的工作当中去。
从那时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兑现它的诺言。同当时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一起,两国共同推进《巴黎协定》在全球各国的成功签署,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特朗普政府改弦易张之后,中国没有改变路线,并承担了更多的国际领导责任。
中共十九大更上层楼,在国家未来发展计划中,环境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只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做一个简单的词汇搜索,就可以发现这点。中国的观察家们也发现,中国正计划退出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尽管这些产业曾为国家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习近平的报告89次提到“环境”以及相关词汇,在2012年的报告中是 74次。相比之下,“经济”这个词,从五年前高达104次降到了现在的70次。
习近平的报告还提到了中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号召中国共产党解决在教育、收入、医疗、住房以及环境方面的不平衡。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数以亿计的人已经摆脱了贫困,那么现在,就要确保这些发展成果能被分享,确保这种发展可以持续。